查看原文
其他

学者观点 | 刘钢:如何破解绿色生态屏障可持续发展难题?


近年来,天津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,正在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。而今,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障碍,已成为制约绿色生态屏障后续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。为此,亟需加快建立科学的绿色生态屏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将生态保护、经济发展有机统一到“人民至上”这个基本点上来,探索一条“生态美、产业绿、百姓富”的城市发展绿色转型道路。


本文由民建中央能源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、民建天津市委经济委员会副主委、民建天津大学支部委员、天津大学经管学部副教授刘钢执笔。



天津市地势平坦、河网密布、湿地丰富,具有优良生态底蕴,通过“871”重大生态建设工程,天津将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土作为生态空间严格保护,尤其绿色生态屏障区更是天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推动城市发展绿色转型,构建环首都“生态护城河”的重大生态战略性工程。但生态空间增长也导致建设维护成本高涨、人民生产生活空间缩减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障碍,已成为制约绿色生态屏障后续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,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:


 主要问题 


一是生态空间产权关系复杂,“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”三生空间发展节奏不匹配。历史遗留问题造成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发展滞后,引发生态修复与社会发展冲突。绿屏占地涉及耕地、部队、集体等用地,协调难度较大。


二是后续建设资金的筹措压力大、回收周期长。绿屏建设亩均修复成本达6万元,建设经费主要是地方专项债,国家生态补偿缺乏落地政策,社会投资尚未成型,后续上百亿元建设资金的筹措压力大,且依赖土地、林木、旅游等导致投资回收周期长。


三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交易困境、制度瓶颈。缺乏林业碳汇价值核算标准与交易规范,津南林业碳汇项目试点区2.7万亩生态林年均预期创收37.5万元,始终未能交易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无法解决,生态空间难以开发生态文旅产业。


 对策建议 


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,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要举措。应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,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,坚持节约优先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,坚持在发展中保护、在保护中发展的基调,坚持受益者付费、保护者获益的目标,加快建立绿色生态屏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将生态保护、经济发展有机统一到“人民至上”这个基本点上来,探索一条“生态美、产业绿、百姓富”的城市发展绿色转型道路。


一是建立清晰有效、安全可行的绿色生态屏障生态资产确权制度。明确重要水体、国有林区、湿地等生态资产的产权主体及产权权利,创新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生态资产的所有权、占有权和使用权使用模式,适度扩大使用权的出让、出租、担保、入股等权能。


二是构建清单管理、品牌运营的湿地田园综合体企业化运作模式。因地制宜建立绿色生态屏障生态产品开发的负面清单制度,有机整合零散土地产权,统筹实施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建设。以“湿地+”为抓手打造生态旅游品牌,完善“区域公用+企业专属”的品牌体系,打造“都市朋友圈”提升生态资产辐射能力。


三是建立绿色生态屏障生态产品的价值核算及动态评估制度。明确生态产品核算标准和核算框架,摸清绿色生态屏障森林湿地、草地农田、水土资源等生态资产底数。制定绿色生态屏障生态产品价值保质增值的目标和任务,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。


四是建立健全绿色生态屏障生态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。建议以绿色生态屏障为试点,探索建立生态产品分级分类价格形成机制,探索建立政府引导、企业运营、公众参与的生态产品收益分配与精准帮扶联动机制。


五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天津模式。创新生态产品的纵向生态补偿模式,完善政府购买生态产品的目录清单机制。建立健全生态银行制度,打造林权、水权、碳权等生态产品产权收储转让平台。探索生态信用制度,建立生态信用积分档案、生态信用评价机制、生态信用行为联动奖惩机制。


六是构建支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机制。加强领导机制,将生态产品价值指标纳入干部离任审计内容。面向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业,制定有区别的绿色财税政策。形成党委政府引导、部门协作配合、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,建立公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引导机制。



天大经管承办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十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、学会分支机构与团体会员工作会议海峡两岸学者专家齐聚,这场学术年会成功举办!

管理与经济学部探索“一系N企”校企共建新举措

参访“零距离”,这场名企行他们去了哪儿?




信息来源 / 刘   钢

图文编辑 / 赵   瑾

责任编辑 / 刘   钰


点个“在看”吧👇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